近日,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现身公司年会发表新春致辞,表示2015年魅族销量突破2000万台,并提出2016年公司目标为“稳增长,创利润,挺进IPO”,这也被外界认为这是魅族疑似上市的信号。
黄章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低调的黄章,尽管他依旧不爱接受媒体采访,却开始充当起魅族营销的风头人物。
这一切还得从2014年前的一个傍晚说起,老白、李楠、杨颜等几个魅族副总裁齐刷刷跑到黄章家中,这是一场形式散漫气氛紧张的摊牌。三人把公司面临的内忧外患一条条摆给自己的老板。
此时的魅族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危机,面临产品销量难以突破,始终停滞在“小而美”的状态,员工也不断流失,魅族原副总裁、UI设计总监马麟曾带着一部分总监和高级经理跳槽加盟乐视,软件部门一个星期左右人就走光了……
黄章当时已经多年不去公司,在魅族中是个像桃花岛岛主黄药师那样的人物:只闻江湖名,不见侠客影。除产品外,黄章对公司琐碎的事情不感兴趣。
据说,虽然黄章身为董事长和CEO,曾两三年没有去过公司,一年到头在家里研究产品设计,一个月只出一次门,只为理发。黄章说,因为产品才是第一,其他都是第二。
天啊,简直让人难以置信,中国手机市场一代技术宗师,是要变成犀利哥的节奏!!!
言归正传。营销君听道上的“老人家”说,几个副总裁“威逼利诱”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、一把鼻涕一把泪、苦口婆心之下(营销君居然把认识的成语、俚语用得如此轻松自如,两秒自恋ing),黄章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困境,此时的市场早已不适合小步快跑,不再是黄章所熟悉和掌控的世界,公司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他承认:“有一点点遗憾,大彻大悟得有点迟”。
请自动脑补黄章此时受到的爆点伤害指数。
不过黄章同学是个痛定思痛、雷厉风行的好童鞋。2014年2月,黄章发出了一条微博,宣布自己重新回到魅族第一线,并且把竞争对手直接锁定小米。
“大家好!我刚从火星回到地球,我将以最开放的心去包容,去接纳这个世界。大家都知道我们营销做得烂,从今天开始,我就要告诉更多人,除了小米手机之外,还有更好的魅族手机可以选择。”
于是乎,一转身当了魅族的“形象代言人”,走起了创始人KOL再兴企的路线。
2014年2月7日,黄章出人意料地出现在珠海魅族大厦,不少魅族员工还是头一次见到传说中的黄章。不知当时是否曾出现上图的“盛况”?!
黄章再度出山为魅族站台,可不仅仅是当一个吉祥物,而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一直坚持100%控股的黄章,终于松动了底线。“我们会适当地融资。首轮融资,最好还是要控制在10亿之内。”其实直到2012年11月,时任魅族CEO的白永祥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走得稳比走得快好,魅族目前还不需要融资,资金足以支持企业发展。”
很快,阿里巴巴的投资进入,魅族2014年上半年首轮融资20亿元左右,估值200亿元,2015年2月,魅族再次融资6.5亿美元。在产品线上,魅族不再坚守2500元的单品策略,而是开辟了魅蓝、魅蓝Note、魅蓝Metal,以及高端旗舰机Pro,并且积极使用指纹识别等新技术。
魅族是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。
魅族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内无疑是先行者,却悲剧性地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。魅族曾被认为是最具iPhone气质的手机,黄章也被认为是最具乔布斯气质的智能手机企业家。
可是在黄章“闭关”的4年间,魅族却与小米等竞争对手的距离越拉越大。创立于2011年的小米,在2014年第二季度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机商,占据全球5%的智能手机份额。而魅族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,在节奏变换异常快的手机市场上步调迟缓。
在资本的助力下,魅族销量上升很快,2014年全年的销量不超过500万台,2015年一季度就超过了2014年全年,整个2015年销量超过了2000万台。至此魅族终于算是挺过了危险期,进入高速增长轨道。
对于2016年的魅族手机销量预期,魅族副总裁李楠定下了2500万台的目标。但他表示,相比于数字和规模的增长,魅族更重视用户的满意度和品牌的健康成长。品牌,设计,体验和服务的持续全面提升是魅族的第一目标,在此目标之下,魅族也许不需要太激进的份额目标,所以2500万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数字。
但一切并不是如想象的那么容易与顺利,就是在2016年首个工作日魅族就发表声明称,将实施最高比例不超过5%的裁员计划,涉及部门暂不清楚。虽然对于此次裁员,魅族总裁白永祥解释称是为了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同时也是为了更多留下的人、也为社会负起更好的责任。
但有业内人士猜测认为,魅族的裁员并没有其解释的那么冠冕堂皇,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引入阿里投资后,魅族科技得以快速发展,接下来将考虑登陆资本市场,而裁员则可以缩减开支,帮助公司做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。尽管魅族去年销量取得大幅增长,但国产手机厂商要想盈利也并非易事,从魅族选择裁员大致可以判断,其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。
魅族一直被认为是在模仿小米的模式进行生产营销,无论是相似饥饿营销还是频繁推出新品的发布会。但是魅族的主要战场还是在于国内,随着国内手机市场饱和,整体增速低迷,魅族的销售前景并不是那么光明。
经过数年的厮杀,国内智能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。魅族所抢占的市场主要来自于以往的山寨机和运营商定制机,以及价格接近的红米等品牌。魅族所涉足的这片红海中,众多国产品牌困于同质化混战。
事实上,魅族也并不甘于困在中低端。魅族近期的两个动作则表露出向中高端定位攀升的意图。一则是最新一款魅蓝的定价由三位数上升至四位数,另一则是魅族副总裁李楠在微博上表示,想做万元生产线。
目前已进入第二轮智能机换机时期,这一阶段用户往往会进行消费升级,对价格已不那么敏感,iphone等高端机会获得更大需求空间。然而,中低端市场的圈子就像个魔咒,包括魅族在内的国内厂商中,只有华为等少数品牌在高端市场获得了初步的认可。
魅族去年的爆发期和增长,是这个品牌产品能力的一次释放。但是一个公司最后规模能做到多大,还是看团队、资金、技术、供应链实力综合决定的,如今小米遇到的问题,魅族或也会遇到。
在2016年,魅族将目光瞄准在了高端手机市场,寄望以此赚取利润,为上市扫清障碍。据悉,按照融资节奏,魅族的第二轮融资不出意外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,而未来登陆资本市场也需要更好看的业绩,裁员以及控制2016年的增长步伐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、控制增长率以保证盈利水平和发展的健康度。
来源:新营销,根据网络内容编写